
有些城,你注定只有仰視的份兒。
譬如洛陽。野芳幽香,佳木繁陰,坐守山川而形制天下,洛陽一直是母親河最偏心的那一個——要不然,怎么會不由分說一股腦兒把天下都集攏了來交給他打理呢。但洛陽哪里就有三頭六臂,高接抵擋還應接不暇,只好把天下都抱在懷里。
可惜,天下都只是燒制的瓷器,不管你把握的火候有多好,瓷器看上去有多么硬實,但它怎么會經得起敲打,常常,到一個臨界點上,一碰就碎。
“乒乒乓乓”,此起彼伏,洛陽在歲月的長河中積了一地的碎片:華夏文明的源頭、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千年帝都、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 ……
把自己的金碧輝煌毫無保留地裸露出來,洛陽哪里會像北京那樣直白呢,所有的陳跡幾乎都被她深藏在地下,歷史于此鑄就了一條深不可測的護城河,你站在城外,它隱在城內。
那么多的碎片,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粼粼的光;那么厚的土地,深一腳,淺一腳,你根本無所適從。
好在,你知道,有時候,刪繁就簡,一個人就代表一座城。
于洛陽而言,這個人是周公,是老子,是蘇秦,是劉秀,是楊廣、李治,是賈誼、班固、張衡、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李商隱、韓愈、崔顥……當然,更是武則天。
是的,武則天之于洛陽,或者洛陽之于武則天,彼此成全,相輔相成,最終,彼此,成為打開對方大門的最順溜的咒語。
神都、牡丹、佛寺以及包容天下的善政、君臨萬國的非凡氣度,洛陽的性情里邊都融入了圣神皇帝武則天的影子。
以中國第一女皇武則天為切口,慢慢探身下去,溯源而上或者順流而下,你至少能一窺洛陽,如果有幸,你或許還能從此悄然讀懂洛陽,讀懂華夏文明生發并輝耀于世的緣由。
是的,你真的應該找一個時間把自己清空,一門心思奔赴神都細細品讀《武則天》這一大型實景史詩劇——那宏大的場面,那恢弘的氣度,那決絕而痛徹心扉的敘說,那絢麗奪目的色彩與響徹天宇的和鳴,穿越時空,一把把你推入盛世大唐。
有《武則天》在,你不會再埋怨洛陽“白天不懂夜的黑”,不會再陷入千年帝都“白天轉轉廟,晚上睡睡覺”的文化尷尬之中,神都走出黑夜,盛裝接納她的朝拜者,女皇入眼,洛陽入夢——至少,看完,你睡不著,你忘不掉!
她注定不是一個可以尊禮守道低眉順眼一生安分的女人——女兒、妻子、母親,她扮演完天下女人的所有角色,一轉身,又把這些建構全部推掉,她不要這些,為了她心中一直點亮的佛,她可以犧牲一切!
經歷過地獄的人,她的心一直在天堂。
煉獄,鳳凰涅槃……
十幾歲的少女不忍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小妹在一場自焚式的婚姻中毀滅,毅然決然地幫助絕望的生靈在盛裝的新婚之夜里出逃——她掌著燈,為在暗夜里拼死逃命的妹妹指路。在妹妹的心中,她就是那個給人帶來光明的盧舍那大佛,妹妹的哭喊也因此成了她一生的情結——為那些被壓迫、被奴役的人尋找生命之光,尋找一世的光明。但那又談何容易,為了那個在心中瘋長的情結,她失去了太多,愛情、友情,甚或親情……
十四歲,她進宮,成了侍奉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宮娥。在那里,她感受到了佛的力量,她看到了一條通往光明世界的路。為了那條路,她必須排除一切障礙攀援而上。媚、謀、膽、識,再有就是殺伐一切的心,她什么都用上了——少女的初夜權靠的就是計謀,女人的媚與舍卻一切的心智有驚無險地把老皇帝收入囊中,順便買一送一,找個機會把小皇帝也徹底降服……
爭寵之后是固寵,是為固寵而進行的無情殺戮:該拉攏的拉攏,該殘滅的殘滅,那股決絕的冷酷與殘忍讓人不寒而栗——在能夠真正掌控天下之前,她像是一臺絞肉機,似乎一直在無情地打擊對手,無情地打擊對手,無情地打擊對手……
親手把自己心愛的女兒掐死,把后宮的所有障礙都送進地獄,把跟自己分庭抗禮的兒子打壓下去,甚至不惜毒殺、賜死兒孫,李氏皇室在她的生殺予奪下枝殘葉落,幾乎喪失殆盡,跟隨李唐的豪門望族也慘遭洗劫……
大唐的天空,因為她,一直飄蕩著血雨腥風,腥風血雨。
在那條路上,她幾乎失去了一切:她親手把自己少女時代的純真葬送掉,把自己至上的愛情葬送掉,把自己的母子親情、兄妹親情葬送掉……人生除此,還有什么?馮小寶、張易之兄弟,一個個年輕而性感的面首?或者來俊臣、周興、索元禮這些為其橫掃一切的酷吏?不,那都只是寂寞的配角——在成佛的路上誰都只是配角!
那注定不是一條尋常路,世俗在這頭,她在那頭,中間是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李唐王室的反抗此起彼伏,徐敬業的反周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編纂老者伸出一支大筆在歷史的書簿上悲憤地寫下“牝雞司晨”的詛咒,高大的武士俑、手持象笏的文士俑、頭挽高髻的侍女俑,不斷轉身、低頭、指手,對她的一舉一動橫加指責,似乎,一不小心武士俑的拳頭就會砸將下來、文人的唾沫星子就能淹死她……在那條路上,幾乎全天下都是她的敵人。
陶俑,是先知的代表,但也同時代表著世俗的力量。先知對未來的一切了然于胸,對她的殘暴濫殺心有余悸,對李唐子孫的悲慘命運深表同情;而世俗對她的一舉一動都妄加非議,他們從四面八方涌來一起用謾罵與鄙夷擠壓著她的生存空間。他們嘗試用各種辦法阻止她復盤歷史,不惜詆毀,不惜大肆口誅筆伐。
對于世俗而言,牝雞司晨、母儀天下是一場空前的災難。
但她管不了那些,她只要盡一切可能去雕琢那尊盧舍那佛,放光明進來,普照天下,哪怕因此犧牲親情、犧牲萬世的名聲、犧牲女人的一切。
她是希臘神話中“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她來到這個時間注定受盡磨難。
武則天是一本無字天書,是一部你無論如何解讀都能尋找到注腳的史詩,讀懂她,你才明白,《武則天》其實是一幕意猶未盡的史詩劇。
似乎,整個劇演的上空一直都回響著工匠敲擊、雕琢盧舍那大佛的聲音,叮叮當當,叮叮當當,山體忍受著千刀萬剮,在斧鑿下不停的剝落,你的內心與她一樣不斷地在接受著煎熬……
“勸農桑、薄賦徭,給復三輔地,息兵、以道德化天下,省功費力役,廣言路,杜讒口……”
但這些善政在史詩劇中只是風一樣的存在,一紙書、一句話就輕輕帶過。這是一種深深的缺憾,但這種殘缺又攪得你心神不寧,你不敢怠慢,從劇場退出,你迫不及待地去查找,去驗證,你才知道,大唐開元盛世的根基原來都在這里:盛不下而盛的錢糧,自內而外,溢出來的富足與強大,盛裝的宴席,盛開的牡丹,盛大的祭拜場面……
那一刻,你突然與自己心里的武媚達成了某種和解,那一刻你才明白什么是雍容大氣,什么是堅韌不拔,什么是靜水流深,那一刻你才真正開始走進洛陽這座王城。
王城的上空,是她一個人在黑夜里孤獨地飛。
那時候,偌大的舞臺上只剩下一個佝僂的背影,你坐在觀眾席上,突然那股透徹心底的悲涼不斷漫上來——你戰敗了所有的對手又怎樣,到最后,還不是,一個人,孤獨地飛。
落幕……
那可能是你見過的最悠游的謝幕:一群人走上來,在主題曲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然后緩緩退去,又一群人走上來,起舞,謝幕,又一群人走上來……然后,大家慢慢匯聚在一起,起舞,起舞,起舞……那份自信、自得與從容讓人心生感動——那是一份文化的優雅,是一種透進骨子里的認同感,她感染你,打動著你,然后,你也不自覺地跟她們一起起舞……
感謝《武則天》,更感謝這一史詩劇的奉獻者們,這場盛宴,把人心都灌醉了……